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(1952-70)高梁 说明:本文为作者在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“二十世纪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理念与实践 ”国际研讨会(2015年9月)上的发言 前言 一、建国初的三年恢复时期 (一)新中国初期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斗争 (二)土地改革 (三)“三反”、“五反”运动 (四)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
没有健康哪有小康——全面深化中国医改研讨会综述高梁 来源:《经济导刊》2015年4期 2015-04-02 13:41:53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,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,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。十八大文件也明确了这一精神。 本轮医改已实现了基本医保全覆盖,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很大发展。但是,公立医院沿袭多年的创收机制导致的看病贵和医患矛盾,以及
原题:论“中国道路”与新自由主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,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的改革,是要完善社会主义,而不是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。 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。一些外国政要、国际组织及国内某些人极力推介无限期无底线的“市场化改革”,甚至明确提出要全盘“私有化、去政府化”,居心叵测。对此,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。
原编者注:2014年10月9日,《经济导刊》编辑部举办“中国分配问题再认识”研讨会。来自人民大学、政法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、人事社会保障部、中国黄金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,就我国当前分配问题的现状、原因和解决途径,发表了意见。 20世纪90年代以来,中国社会的贫富急剧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,且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。中共十六大之后中央提
高梁 参考消息网4月30日报道 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一书作者玛雅近日专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梁。内容如下: 玛雅:外媒评论说,过去10年来,中国经济实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无可匹敌的高速发展。 高梁: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超过30年,至今发展势头不减,不要说外国人,就连我们自己都眼镜大跌。到目前为止,都还不敢说已经穷尽了30多年快速发展的动因。 美国今天想挽
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,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是一个中心环节。 理论界的一种流行意见,主张国企应该实行彻底的产权改革即私有化。理由是:私有企业才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,国有制的效率必然低于私有制。而对现实中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、在各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,则找出种种理由予以贬低或否认。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基本的社会制度,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。
我国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,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。这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,既要充分肯定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,也要抵制那种借“彻底改革”之名、力主“彻底私有化、市场化、自由化”和西式“宪政民主”的诉求。这是关系到制度与道路的大是大非的问题。 一、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现实的社会矛盾,要实事求
中国经济平面扩张已难以为继,推进自主创新-产业升级主要依靠国企 高粱 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方针是“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”。由于出口不畅、国内消费受大众收入水平的限制,调控政策不可避免地地指向保持投资规模。但由于工业产能过剩,以往的投资,或偏向于低水平重复的工业项目,或偏向房地产。今天宏观调控的困难在于,既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,又要防止房地产
过分依赖外资带来经济安全隐忧 高梁 在开放中保护核心利益 原载:《瞭望》 这次从美国金融危机而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,鲜明地警示人们;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发展机遇,同时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。我们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国家安全战略问题。 需要辩证地理解开放、发展和安全的关系。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:计划经济时期封闭导致落后,是最大的不安全;开放促进了发
当前宏观调控,面临一个过去没有遇到的特殊困难:既要保证经济增速不大幅回落,同时还要遏制大中城市房价的过快增长,因为房价已经成为社会问题。货币供应量(M2)已接近GDP的两倍,而实业工业界处处遭遇资金瓶颈。宏观调控不仅要把握资金规模,还要监控引导资金流向。 偏重外需和基础投资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,我国的市场化、外向化水平已达到相当充分的程度。从世纪初开始,外商在华
《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——关于“饿死三千万”》序言 作者:高梁 杨松林先生所著“真相”一书,全面、客观地分析了1959年—1961年三年“困难时期”,我国部分省份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,对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数量、造成这个重大悲剧的原因和教训,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公正的评述。 “三年困难”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,